使用 Panasonic DMC-G5 + X14-42 拍攝。Click 檢視大圖。
...(閱讀全文)
星期四, 4月 26, 2012
“OM 魂” OLYMPUS OM-D ● E-M5 Black
OLYMPUS E-M5 發表後,一直是我「2K12 換機計畫」中的一員,開始預購時也馬上去訂了一台,為了經典的荔枝紋蒙皮與銀色機身,雖然一直延遲仍然不改初衷,畢竟 Nikon D700 也才剛剛入手,同時有兩部新機的話,外出要帶哪一部就很傷腦筋了,所以我並不是很在意延遲的問題。
使用 Nikon D3100 拍攝。Click 檢視大圖。
然而 D700 使用一段時間後,雖然相當滿意它所拍攝出來的成像品質,但也開始苦於它帶來的沉重重量;一天的旅程、揹著小野人 700 萬,內裝 D700、N35.4G、E-P1 與拍立得,就可以讓我兩肩瘀血,慢慢的、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場合我就索性不帶相機了。
我終於體認到,原來畫質好不代表你會想每天帶著它!
一天早上醒來、突然有個念頭,詢問了預購的店家,就這樣... E-M5 黑機來到我的手上。
E-M5 的機身↗與機背↘一覽。事實上黑機塗裝是比銀機要好的,但蒙皮太過於現代感則是一個心理障礙,不過實際拿在手上比看照片好上許多,重點是我從現在就可以開始使用 E-M5。
E-M5 並沒有內閃,但標準配備中包含一個小閃燈 FL-LMM2 算是很有誠意,不過要裝上這個小閃燈需要移除 3 處的蓋子算是比較麻煩的地方。
E-M5 黑色機身搭配銀色鏡頭的違和感。
經典血統、數位靈魂 ● OM-D vs OM-1。
其實我本來預期這張照片是兩部銀機合照的。
E-M5 試拍 #1. 餐廳內昏暗的光線人像,E-M5 仍然迎刃有餘,也可觀察到當機內設定「保持暖色調」被關閉後,不再出現 OLYMPUS 容易產生的黃光膚色問題,觸控對焦與快速的 AF 很容易抓拍一些動作。
另外、附帶一提的是,從拍攝資訊就能得知現場光線條件的不佳,也曾用 D700 + N35.4G 最大光圈與 ISO1600 拍攝,但已經開始出現吃力的感覺(失敗率提高),也可見防手震的好處。
M.ZD 12mm/F.2 觸控對焦拍攝,光圈 2.0、快門 1/8s、ISO 1600,保持暖色調關閉,LR4 微調,Photoshop 縮圖。
E-M5 試拍 #2. 在人造光源的環境下,色彩還原能力更上一層樓。但 OLYMPUS 仍貼心的讓使用者可選擇保留現場光的氣氛(保持暖色調)。
M.ZD 12mm/F.2 拍攝,光圈 2.0、ISO 1600,保持暖色調關閉,LR4 微調,Photoshop 縮圖。
E-M5 試拍 #3. 手持拍攝夜晚街景,高 ISO 可用度與 5 軸防手震的威力開始顯現。關閉了機內降躁來保留較多細節,再由 LR4 降躁處理。
Panasonic 20mm/F1.7 手持拍攝,光圈 1.7、ISO 1600,機內降躁關閉、LR4 降躁與微調,Photoshop 縮圖。
與 E-M5 短暫的相處、使用後感想就是:ISO1600 絕對可放心使用,拍攝成功率很高,這必須歸功於快速的 AF 與新的防手震技術,色彩還原度比以往好,外觀的質感真的很好,拿在手上有種愉悅的心情,EVF 亮度太高,-6 後在室內、戶外算比較平衡一點,觸控對焦在某些場合中真的很方便。
...(閱讀全文)
使用 Nikon D3100 拍攝。Click 檢視大圖。
然而 D700 使用一段時間後,雖然相當滿意它所拍攝出來的成像品質,但也開始苦於它帶來的沉重重量;一天的旅程、揹著小野人 700 萬,內裝 D700、N35.4G、E-P1 與拍立得,就可以讓我兩肩瘀血,慢慢的、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場合我就索性不帶相機了。
我終於體認到,原來畫質好不代表你會想每天帶著它!
一天早上醒來、突然有個念頭,詢問了預購的店家,就這樣... E-M5 黑機來到我的手上。
E-M5 的機身↗與機背↘一覽。事實上黑機塗裝是比銀機要好的,但蒙皮太過於現代感則是一個心理障礙,不過實際拿在手上比看照片好上許多,重點是我從現在就可以開始使用 E-M5。
E-M5 並沒有內閃,但標準配備中包含一個小閃燈 FL-LMM2 算是很有誠意,不過要裝上這個小閃燈需要移除 3 處的蓋子算是比較麻煩的地方。
E-M5 黑色機身搭配銀色鏡頭的違和感。
經典血統、數位靈魂 ● OM-D vs OM-1。
其實我本來預期這張照片是兩部銀機合照的。
E-M5 試拍 #1. 餐廳內昏暗的光線人像,E-M5 仍然迎刃有餘,也可觀察到當機內設定「保持暖色調」被關閉後,不再出現 OLYMPUS 容易產生的黃光膚色問題,觸控對焦與快速的 AF 很容易抓拍一些動作。
另外、附帶一提的是,從拍攝資訊就能得知現場光線條件的不佳,也曾用 D700 + N35.4G 最大光圈與 ISO1600 拍攝,但已經開始出現吃力的感覺(失敗率提高),也可見防手震的好處。
M.ZD 12mm/F.2 觸控對焦拍攝,光圈 2.0、快門 1/8s、ISO 1600,保持暖色調關閉,LR4 微調,Photoshop 縮圖。
E-M5 試拍 #2. 在人造光源的環境下,色彩還原能力更上一層樓。但 OLYMPUS 仍貼心的讓使用者可選擇保留現場光的氣氛(保持暖色調)。
M.ZD 12mm/F.2 拍攝,光圈 2.0、ISO 1600,保持暖色調關閉,LR4 微調,Photoshop 縮圖。
E-M5 試拍 #3. 手持拍攝夜晚街景,高 ISO 可用度與 5 軸防手震的威力開始顯現。關閉了機內降躁來保留較多細節,再由 LR4 降躁處理。
Panasonic 20mm/F1.7 手持拍攝,光圈 1.7、ISO 1600,機內降躁關閉、LR4 降躁與微調,Photoshop 縮圖。
與 E-M5 短暫的相處、使用後感想就是:ISO1600 絕對可放心使用,拍攝成功率很高,這必須歸功於快速的 AF 與新的防手震技術,色彩還原度比以往好,外觀的質感真的很好,拿在手上有種愉悅的心情,EVF 亮度太高,-6 後在室內、戶外算比較平衡一點,觸控對焦在某些場合中真的很方便。
...(閱讀全文)
星期一, 4月 16, 2012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4 開箱
話說瓦力又不知道從哪個垃圾堆中挖出一盒東西回家,盒子上面還寫著 UPS!
使用 Nikon D3100 拍攝。Click 檢視大圖。
說到紙箱,當然要找紙箱的專家阿楞來瞧瞧,阿楞一看到從新加坡來的 UPS 紙箱眼睛都發亮了。
開箱!原來是最新版的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4。
趁著現在 Adobe 官網下單免運費,買下來比在台灣拍賣網站買還便宜。
豬都殺了,就別省醬油了!
...(閱讀全文)
使用 Nikon D3100 拍攝。Click 檢視大圖。
說到紙箱,當然要找紙箱的專家阿楞來瞧瞧,阿楞一看到從新加坡來的 UPS 紙箱眼睛都發亮了。
開箱!原來是最新版的 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 4。
趁著現在 Adobe 官網下單免運費,買下來比在台灣拍賣網站買還便宜。
豬都殺了,就別省醬油了!
...(閱讀全文)
星期二, 4月 10, 2012
Nikon 廣角定焦鏡皇 AF-S Nikkor 35mm/F1.4G
在轉換至 Nikon D700 之前,就幾乎已經確定會以 35mm 定焦鏡為主力,只是原本初期打算以 DX 鏡 35mm/F1.8G 先撐著用,不過拍了幾次下來,暗角與嚴重變形我還是會 Care,因此該來的還是要來。
使用 OLYMPUS E-P1 + MMF-1 + ZD 50/2 拍攝。Click 檢視大圖。
迷人的金色,尤其是金色的 < N > 字樣,本鏡的重點之一:Nano Crystal Coat 奈米鍍膜。
在入手 N35.4G 之前,也曾短暫的看著另外一顆同樣神級的 N24.4G,回想使用 OLYMPUS M.ZD 12/2 的經驗,考量自身對 24mm 變形控制能力不足,所以還是乖乖選擇較安全的 35mm。
金圈鏡皇等級,我目前所擁有中、最貴的鏡頭,重量也很重,有 600g。
使用全幅機的人常會說解放焦段,但長期使用 4/3 系統而言,並無需有解放焦段這種觀念,不過既然用了,還是要說:解放的感覺真好!
D700 裝載 N35.4G,這個組合應該會陪我很長的時間。
實拍照大多無腦的開 F1.4 大光圈下去拍。
#1. D700 @士林官邸。
#2. D700 @士林官邸。
#3. D700 @士林官邸。
#4. D700 @伊莎貝拉風情館。
#5. D700 @伊莎貝拉風情館,在昏暗的室內黃色燈光下,還能表現出食物的清脆透澈。
#6. D700 + SB900 離機跳閃 @伊莎貝拉風情館。
...(閱讀全文)
使用 OLYMPUS E-P1 + MMF-1 + ZD 50/2 拍攝。Click 檢視大圖。
迷人的金色,尤其是金色的 < N > 字樣,本鏡的重點之一:Nano Crystal Coat 奈米鍍膜。
在入手 N35.4G 之前,也曾短暫的看著另外一顆同樣神級的 N24.4G,回想使用 OLYMPUS M.ZD 12/2 的經驗,考量自身對 24mm 變形控制能力不足,所以還是乖乖選擇較安全的 35mm。
金圈鏡皇等級,我目前所擁有中、最貴的鏡頭,重量也很重,有 600g。
使用全幅機的人常會說解放焦段,但長期使用 4/3 系統而言,並無需有解放焦段這種觀念,不過既然用了,還是要說:解放的感覺真好!
D700 裝載 N35.4G,這個組合應該會陪我很長的時間。
實拍照大多無腦的開 F1.4 大光圈下去拍。
#1. D700 @士林官邸。
#2. D700 @士林官邸。
#3. D700 @士林官邸。
#4. D700 @伊莎貝拉風情館。
#5. D700 @伊莎貝拉風情館,在昏暗的室內黃色燈光下,還能表現出食物的清脆透澈。
#6. D700 + SB900 離機跳閃 @伊莎貝拉風情館。
...(閱讀全文)
星期一, 4月 09, 2012
「轉變」從 4/3 到 135 全幅 ● Nikon D700
從使用數位相機開始,一路以來都是 OLYMPUS,在 DSLR 的選擇上也很直覺的選擇 4/3 系統,一切都是這麼的理所當然;除了品牌情感,還有無法忘懷的 OLYMPUS 色彩。
使用 Nikon D3100 + AF-S DX Nikkor 35mm/F1.8G 拍攝。
Click 檢視大圖。
但最近終於下定決心出清 4/3 系統的裝備,轉換系統到 Nikon 全幅,雖然我也有 Nikon APS-C,但那始終不是轉變,而是備援;捨棄掉 4/3 好用的 12-60 與 50-200 的確很令人掙扎,也因此拖至現在才真正決定轉換,再加上 D700 降到一個合理的價格帶;未來會維持以 Nikon FX + Micro 4/3 雙系統的方式,差異與區隔性會比以往還要清楚。
剛入手時僅配上 Nikon Gift - AF 50mm/F1.8D,但實拍卻都以 DX 鏡 AF-S DX 35mm/F.18G 佔大多數,雖然有四周暗角的問題,但便宜好用的 DX 35.8G 不用有點可惜。以下實拍也是以 DX 35.8G 為主。
#1. DX35.8G @schokolake 巧克力雲莊
#2. DX35.8G @schokolake 巧克力雲莊
#3. DX35.8G @Vilavilla 魔法莊園
#4. DX35.8G @Vilavilla 魔法莊園
#5. DX35.8G @Vilavilla 魔法莊園
...(閱讀全文)
使用 Nikon D3100 + AF-S DX Nikkor 35mm/F1.8G 拍攝。
Click 檢視大圖。
但最近終於下定決心出清 4/3 系統的裝備,轉換系統到 Nikon 全幅,雖然我也有 Nikon APS-C,但那始終不是轉變,而是備援;捨棄掉 4/3 好用的 12-60 與 50-200 的確很令人掙扎,也因此拖至現在才真正決定轉換,再加上 D700 降到一個合理的價格帶;未來會維持以 Nikon FX + Micro 4/3 雙系統的方式,差異與區隔性會比以往還要清楚。
剛入手時僅配上 Nikon Gift - AF 50mm/F1.8D,但實拍卻都以 DX 鏡 AF-S DX 35mm/F.18G 佔大多數,雖然有四周暗角的問題,但便宜好用的 DX 35.8G 不用有點可惜。以下實拍也是以 DX 35.8G 為主。
#1. DX35.8G @schokolake 巧克力雲莊
#2. DX35.8G @schokolake 巧克力雲莊
#3. DX35.8G @Vilavilla 魔法莊園
#4. DX35.8G @Vilavilla 魔法莊園
#5. DX35.8G @Vilavilla 魔法莊園
...(閱讀全文)
星期二, 10月 11, 2011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mm/F2.0 開箱
新入手的兩盒小玩具,比我預計的還要早到來...
使用 Nikon D3100 + AF-S DX Nikkor 35mm/F1.8G 拍攝。
Click 檢視大圖。
OLYMPUS M.ZD 12mm/F2.0 本體,全金屬鏡身、手感與質感都是一流,這應該是 M4/3 自動對焦鏡頭群中,最美麗的一顆鏡頭。
裝上 LH-48 遮光罩,一樣是金屬製的遮光罩,雖然有點小貴,但是加分效果很明顯,缺點是無法與 LC-48 鏡頭蓋同時使用。
OLYMPUS E-P1 w/ M.ZD 12mm/F2.0
接下來就是開始試拍了...
主要仕樣
...(閱讀全文)
使用 Nikon D3100 + AF-S DX Nikkor 35mm/F1.8G 拍攝。
Click 檢視大圖。
OLYMPUS M.ZD 12mm/F2.0 本體,全金屬鏡身、手感與質感都是一流,這應該是 M4/3 自動對焦鏡頭群中,最美麗的一顆鏡頭。
裝上 LH-48 遮光罩,一樣是金屬製的遮光罩,雖然有點小貴,但是加分效果很明顯,缺點是無法與 LC-48 鏡頭蓋同時使用。
OLYMPUS E-P1 w/ M.ZD 12mm/F2.0
接下來就是開始試拍了...
主要仕樣
- 焦距:12mm(24mm equiv.)
- 光圈範圍:F2.0~F22
- 鏡頭構成:8 群 11 枚,包括 DSA 1 枚、非球面 1 枚、Super HR 1 枚、ED 1 枚
- 視角:84°
- 自動對焦方式:High-speed Imager AF(MSC)
- 最短攝影距離:0.2m
- 最大放大倍率:0.08x(0.16x equiv.)
- 最近攝影範圍:162 x 216mm
- 光圈葉數:7 羽(圓形光圈)
- 濾鏡尺寸:Ø46mm
- 接環規格:Micro 4/3 規格
- 尺寸:Ø56 x 43mm
- 重量:130g
- 鏡頭構成圖與 MTF:
...(閱讀全文)
星期一, 2月 07, 2011
OLYMPUS XZ-1 「真 ‧ 救世主」誕生
這個標題似乎下得太誇張了(XZ-1 變成北斗の拳),不過真的有些人這樣認為;當 OLYMPUS 在 DC 市場上的能見度幾乎消失時,XZ-1 的出現、說是 OLYMPUS DC 救世主也不過份,雖然還需要待市場驗證,但初期反應看來是良好的。
不過... 說著說著,奇怪我手上怎麼也一台!?
使用 OLYMPUS E-5 + ZD 50/2 Macro 拍攝。Click 檢視大圖。
其實領完年終本來就打算撥一些來添顆鏡頭,不過假期間被 XZ-1 大樓毒害,加上自己用 E-P1 一年多的時間以來,覺得 E-P1 畫質與體積雖然可以兼顧,但還是無法達到隨身,質感很棒、卻很重;而 XZ-1 幾乎可以說是現階段「高階隨身 DC」中、JPEG 直出的影像品質最好的,就算要塞入口袋內攜帶也是可能的... 這應該是我最後選擇 XZ-1 的最重要原因。
OLYMPUS XZ-1 最大賣點,應該就是這顆掛上 Zuiko 名號的大光圈鏡頭,擁有 28mm-112mm(35mm equiv.)、最大光圈 F1.8-2.5,而且在 112mm 的望遠端還能有 F2.5 的大光圈,使得 XZ-1 可以有比 M4/3 Kit 鏡頭更淺的景深,甚至接近 APS-C Kit 鏡頭(均指望遠端最大光圈);而如此大的光圈可以讓低光源環境中的拍攝成功率提高,再加上最大光圈就是工作光圈,全焦段表現都很優秀,邊緣畫質相當良好,真的是讓人流口水的鏡頭規格。
i.Zuiko Digital ED 6-24mm/F1.8-2.5(28-112mm equiv.)
F1.8 大光圈銘牌。
雖然很多人很討厭這片銘牌,但我是覺得還好。
OLYMPUS 似乎從 PEN 開始,對於型號的表現就很低調,XZ-1 也不例外;而機頂的髮絲紋處理讓質感提升,內置閃光燈、可擴充的熱靴座、模式轉盤,該有的都沒缺。另外,鏡頭外圈為有段式轉盤,主要可以調整光圈值(A Mode),在隨身機中、操作手感滿點!
機頂髮絲紋與低調的型號。
機背配置有 3" 的 OLED 61 萬畫素顯示器、獨立錄影按鈕、第二轉盤等等,但沒有 AEL 與 Fn 按鈕是最大的缺點。
簡約的機背。
總結 XZ-1 的特點,大光圈 Zuiko 鏡頭、與 PEN 同等級的 TruePic V 影像處理引擎、6 種藝術濾鏡(ART Filter),尤其是戲劇性色調(無恥)濾鏡、優異的 JPEG 成像品質與色彩、3" OLED 顯示器... 等,讓我又重新選擇 OLYMPUS DC 為隨身相機。
OLYMPUS XZ-1 隨手試拍
#1. 望遠端最大光圈的景深表現(112mm/F2.5)。
#2. 再來一張望遠端最大光圈。
#3. ART 6 戲劇性色調濾鏡。
#4. ART 1 濃化色調濾鏡(POP Art)。
#5. ART 5 透視效果濾鏡(移軸),所在的高度不夠所以效果不是很明顯。
》》長期實拍連載《《
OLYMPUS XZ-1 主要規格
...(閱讀全文)
不過... 說著說著,奇怪我手上怎麼也一台!?
使用 OLYMPUS E-5 + ZD 50/2 Macro 拍攝。Click 檢視大圖。
其實領完年終本來就打算撥一些來添顆鏡頭,不過假期間被 XZ-1 大樓毒害,加上自己用 E-P1 一年多的時間以來,覺得 E-P1 畫質與體積雖然可以兼顧,但還是無法達到隨身,質感很棒、卻很重;而 XZ-1 幾乎可以說是現階段「高階隨身 DC」中、JPEG 直出的影像品質最好的,就算要塞入口袋內攜帶也是可能的... 這應該是我最後選擇 XZ-1 的最重要原因。
OLYMPUS XZ-1 最大賣點,應該就是這顆掛上 Zuiko 名號的大光圈鏡頭,擁有 28mm-112mm(35mm equiv.)、最大光圈 F1.8-2.5,而且在 112mm 的望遠端還能有 F2.5 的大光圈,使得 XZ-1 可以有比 M4/3 Kit 鏡頭更淺的景深,甚至接近 APS-C Kit 鏡頭(均指望遠端最大光圈);而如此大的光圈可以讓低光源環境中的拍攝成功率提高,再加上最大光圈就是工作光圈,全焦段表現都很優秀,邊緣畫質相當良好,真的是讓人流口水的鏡頭規格。
i.Zuiko Digital ED 6-24mm/F1.8-2.5(28-112mm equiv.)
F1.8 大光圈銘牌。
雖然很多人很討厭這片銘牌,但我是覺得還好。
OLYMPUS 似乎從 PEN 開始,對於型號的表現就很低調,XZ-1 也不例外;而機頂的髮絲紋處理讓質感提升,內置閃光燈、可擴充的熱靴座、模式轉盤,該有的都沒缺。另外,鏡頭外圈為有段式轉盤,主要可以調整光圈值(A Mode),在隨身機中、操作手感滿點!
機頂髮絲紋與低調的型號。
機背配置有 3" 的 OLED 61 萬畫素顯示器、獨立錄影按鈕、第二轉盤等等,但沒有 AEL 與 Fn 按鈕是最大的缺點。
簡約的機背。
總結 XZ-1 的特點,大光圈 Zuiko 鏡頭、與 PEN 同等級的 TruePic V 影像處理引擎、6 種藝術濾鏡(ART Filter),尤其是戲劇性色調(無恥)濾鏡、優異的 JPEG 成像品質與色彩、3" OLED 顯示器... 等,讓我又重新選擇 OLYMPUS DC 為隨身相機。
OLYMPUS XZ-1 隨手試拍
#1. 望遠端最大光圈的景深表現(112mm/F2.5)。
#2. 再來一張望遠端最大光圈。
#3. ART 6 戲劇性色調濾鏡。
#4. ART 1 濃化色調濾鏡(POP Art)。
#5. ART 5 透視效果濾鏡(移軸),所在的高度不夠所以效果不是很明顯。
》》長期實拍連載《《
OLYMPUS XZ-1 主要規格
- 感光元件:1000 萬畫素、1/1.63 型高感度 CCD
- 鏡頭:i.Zuiko Digital 4X ED 6-24mm/F1.8-2.5(28-112mm equiv.)
- 鏡頭構成:8 群 11 枚,6 枚非球面,包含 HD、DSA、SHR、EDA Lens
- 拍攝範圍:一般/60cm~∞、微距/10-30cm~∞、超級微距/1cm~60cm(固定於廣角端)
- 照片記錄方式:RAW(12-bit)、JPEG、JPEG + RAW
- 動畫記錄方式:AVI Motion JPEG(30fps),HD 1280x720(每段約 7 分鐘)、SD 640x480(每段約 14 分鐘)
- 聲音記錄方式:WAVE PCM 16-bit 44.1kHz(照片模式最長 30 秒)
- 記錄媒體:內置記憶體約 54MB、SD(SDHC/SDXC 對應)
- 取景器:3.0" OLED 約 61 萬點
- 手震補償:CCD 位移式手震補償(動畫時使用電子手震補償)
- 影像處理引擎:TruePic V
- 對焦:CCD 對比檢出方式,單次自動對焦、手動對焦、微距、超級微距、焦點追蹤、臉部對焦
- 輔助對焦燈:有
- 測光模式:324 分區 ESP 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點測光
- 曝光模式:iAuto、程式曝光、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手動曝光、低光源模式、場景模式、藝術濾鏡模式、自訂模式
- ISO:自動 100 ~ 800、低光源模式 100 ~ 3200、手動 100 ~ 6400
- 曝光補償:±2EV
- 白平衡:自動、預設 6 種、單觸白平衡、色溫補償
- 快門:60 ~ 1/2000 秒(B 快門 16 分鐘)
- 拍攝模式:單幅、連拍(每秒 2 幅)、高速連拍 1、高速連拍 2(每秒 15 幅)、定時自拍 2 秒/12 秒
- 內置閃光燈:ISO 800 時,廣角端 0.5 ~ 8.6m、望遠端 0.3 ~ 6.2m
- 對應外部閃光燈:FL-36R、FL-20、FL-14
- 攝影機能:包圍式自動曝光、包圍白平衡、ND 濾鏡
- 藝術濾鏡模式:濃化色調、柔焦、懷舊粗粒子、針孔相機、透視效果、戲劇性色調
- 影像比例:4:3、3:2、16:9、6:6
- 電腦輸出介面:USB 2.0 Hi-Speed
- 影音輸出介面:HDMI(HD/Stereo)、AV 端子(SD/Mono,NTSC/PAL 選擇可能)
- 配件端口:可使用電子觀景器 VF-2、外接麥克風組 SEMA-1、微距臂燈 MAL-1
- 電源:LI-50B,約 320 張
- 尺寸:110.6 × 64.8 × 42.3mm
- 重量:275g
...(閱讀全文)
星期五, 4月 30, 2010
大人の科学マガジン Vol.25 ~Gakken 35mm 雙眼反射相機~
這是熱門了好一段時間的日雜,也因為很熱門今年 1 月又出了第 2 刷(第 1 刷為 2009/11),會入手的原因是之前看同事使用起來感覺不錯,所以也買一台來玩,而一張小朋友可以換來自己組裝相機和體驗雙眼拍攝兩種樂趣,我是覺得還蠻值得的。
使用 OLYMPUS E-3 與 E-P1 拍攝。Click 檢視大圖。
這麼大盒的日雜,雜誌卻很薄,不過重點是相機,不是雜誌。
抽出一大盒零件,連螺絲大約有六十幾個部件,另外也有附上螺絲起子,所以拆開膠膜就能開始組裝,組裝過程最好不要中斷,否則有些小零件可能會遺失。
雜誌前面先跳過,直接翻到後半部的組立說明書。
花了大概 1 個多小時完成組裝,除了快門裝置稍微困難,其餘都相當簡單,照著步驟組裝就不會出錯。
取景鏡頭、拍攝鏡頭與快門桿,鏡頭都是塑膠鏡片,拍攝鏡頭可有 3 種光圈板的應用方式,一般放入光圈板時光圈為 F11 適合戶外晴天,也可不安裝光圈板來加大光圈,或是將光圈板安裝在鏡片之前,可以增強暗角的隧道效應。
更多細部:
上片準備開始拍攝,首捲底片使用 100 度的 Fujifilm FUJICOLOR PROPLUS Ⅱ,所以會以戶外為主。
很小巧的雙眼相機,拿在手上相當輕盈。
使用腰平觀景窗取景,也是玩雙眼的一種樂趣。
規格
*註2:根據雜誌 P.26 的內容:[左上]...カメラを室內の床に固定し、シャッターを 10 回切った。光の量は露出時間を 10 倍(1/15 秒)にしたのと同じ效果だが、... 與 P.46 ふろくとぶらり、小旅行的內容: ...F11、1/150 秒固定なので、駅のホームなどの「室內」では露出不足が心配。... 推定。
...(閱讀全文)
使用 OLYMPUS E-3 與 E-P1 拍攝。Click 檢視大圖。
這麼大盒的日雜,雜誌卻很薄,不過重點是相機,不是雜誌。
抽出一大盒零件,連螺絲大約有六十幾個部件,另外也有附上螺絲起子,所以拆開膠膜就能開始組裝,組裝過程最好不要中斷,否則有些小零件可能會遺失。
雜誌前面先跳過,直接翻到後半部的組立說明書。
花了大概 1 個多小時完成組裝,除了快門裝置稍微困難,其餘都相當簡單,照著步驟組裝就不會出錯。
取景鏡頭、拍攝鏡頭與快門桿,鏡頭都是塑膠鏡片,拍攝鏡頭可有 3 種光圈板的應用方式,一般放入光圈板時光圈為 F11 適合戶外晴天,也可不安裝光圈板來加大光圈,或是將光圈板安裝在鏡片之前,可以增強暗角的隧道效應。
更多細部:
↖ 過片旋鈕與底片計數,計數刻度轉動 180° 為 1 格。
退片旋鈕與腳架孔。 ↑
← 底片室。
退片旋鈕與腳架孔。 ↑
← 底片室。
上片準備開始拍攝,首捲底片使用 100 度的 Fujifilm FUJICOLOR PROPLUS Ⅱ,所以會以戶外為主。
很小巧的雙眼相機,拿在手上相當輕盈。
使用腰平觀景窗取景,也是玩雙眼的一種樂趣。
規格
- 相機類型:35mm 雙眼反射式
- 光圈:f/11(使用光圈板時)*註1
- 快門:1/150s *註2
- 最近對焦距離:50cm
- 取景器:腰平光學觀景窗
- 體積:80mm x 115mm x 70mm
- 重量:130g
- 網址:http://otonanokagaku.net
*註2:根據雜誌 P.26 的內容:[左上]...カメラを室內の床に固定し、シャッターを 10 回切った。光の量は露出時間を 10 倍(1/15 秒)にしたのと同じ效果だが、... 與 P.46 ふろくとぶらり、小旅行的內容: ...F11、1/150 秒固定なので、駅のホームなどの「室內」では露出不足が心配。... 推定。
...(閱讀全文)
訂閱:
文章 (Atom)